体育学院
2023届毕业生就业落实工作
质
量
报
告
2023年12月
前言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专业办学历史始于2001年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2009年2月28日,由原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原株洲工学院体育部和文体交流处、原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合并组建成为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二十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省内知名体育学院,全国影响力日益彰显。
精准定位,专业建设特色鲜明。学院拥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4个本科专业,其中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学院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2个领域体育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在读本科生1226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91人。
内聚外引,师资队伍日益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12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6人、博士(含在读)42人;世界冠军教练1人,国家级教练员6人,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10人。教师队伍中有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南省高等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师德标兵1人、湖南省体育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工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6人、湖南省优秀教学能手2人、株洲市三八红旗手1人。教师学科背景横跨运动人体、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传媒、社会体育、运动训练、学校体育、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方向和领域,能够胜任跨专业、跨学科、多视角的教学科研要求和产学研互动需求。
合作创新,学科建设卓有成效。学院拥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科研团队,学院建设了“体质健康和运动健身”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湖湘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研究培养创新基地、湖南省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体育英才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省级平台,不断筑牢发展根基;学院获批各级各类课题24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9项、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5项;湖南省社科成果奖2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SSCI论文19篇、CSSCI论文157篇、CSCD论文24篇;出版专著教材70余部,荣获教学科研成果奖10余项。
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学院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娴熟运动技能和深厚人文科研素养,有较强创新能力、较好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体育人才。学院成立至今,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6000余名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级各类大中小学、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毕业生以其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素质高、运动技能强和爱岗敬业等优势,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5年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8.7%以上,位居湖南省体育专业前列。
勇于拼搏,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学校拥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游泳、武术、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体育舞蹈12个项目15支代表队,其中田径、篮球、排球、足球四个项目为教育部高水平运动队。近年来,我校运动竞赛成绩喜人,2018年获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2022年获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名,2020年、2021年女子足球队两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超冠联赛第五名,男子篮球队获2021年CUBA西南赛区第二名,其他代表队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冠军100余项,竞技实力稳居湖南省前列。
面向未来,体育学院广大师生员工将团结一心、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深入对接教育强国、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导向,践行“传承体育精神,探索学科真理,做体育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秉持 “德高、志远、体健、业精”的院训,力争打造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的前沿阵地,不断开创全方位推动体育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一、体育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学院在校党委和招生就业处的领导下,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完善“三大体系”夯基础促合力,创新“三大模式”提质量强效能,贯通“三大通道”引资源拓市场,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1〕5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制和正式发布《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1.1各专业毕业生人数及性别结构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2023届毕业生共33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83人,研究生55人。从性别来看,男生218人,占比64.4%,女生120人,占比35.6%。体育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分别来自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三个专业,其中运动训练专业人数最多,共136人,体育教育专业115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2人。
1.2毕业生的生源结构
2023届毕业生来自全国17个省份,湖南籍毕业生人数最多,共228人,占比67.5%,另有广东籍为17人,占比5.0%,山东籍11人,占比3.3%,江西籍10人,占比3.0%,还有少部分来自于重庆、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山西、福建等其他省份。
2.毕业生就业率及去向
就业率反映毕业生毕业的落实情况,按照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
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毕业生总人数=已就业毕业生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暂时不就业毕业生人数(已就业毕业生包括:就业、升学。)
2.1各专业的就业率
体育学院2023届毕业生共计338人,截止2023年8月31日,就业总人数309人,总就业率达到91.42%,其中,研究生55人,就业51人,就业率92.73%;本科生283人,就业258人,就业落实率91.17%。
2.2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类别分布
从去向构成来看,体育学院2023届毕业生毕业后以“其他录用形式就业”为主(50%),“签订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4.3%)和“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10.9%)次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升学率为三个本科专业最高。
3.毕业生就业流向
3.1毕业生职业流向
本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如下表所示。本院 202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职业为教学人员和体育工作人员,占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8.1%和比30.4%。
3.2毕业生行业流向
本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如下表所示。本院 2023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为教育(47.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0.4%)。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就业行业最大的均为教育行业,分别占本专业毕业生的49.5%、34.7%,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业行业最大的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本专业毕业生的40.0%。2023届毕业研究生86.2%从事教育行业,其中在高校24人,占23届就业研究生的47.0%。
3.3各专业用人单位性质
本院 2023 届多数毕业生受雇用人单位的类型及规模均主要为民营企业/个体及300人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在中小学等其他教学单位和高等学校就业96人,占毕业生人数的28.4%。
3.4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
根据图3-4,本院2023届已就业的309名毕业生中(未包含13名入伍和34名升学同学),有172人在湖南就业,占总人数的65.65%。
3.5各专业毕业生湖南地区就业流向
根据图3-4,本院2023届有172名毕业生中有在湖南就业,占总人数的65.65%。其中株洲和长沙地区就业人数最多,分别为51人和45人,分别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5.09%和13.31%。
二、体育学院2023届就业工作措施与特色
1.“三大体系”完善,夯基础促合力
1.1组织体系完善,齐抓共管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积极开展“一把手”工程。2022年下学期在院长蔡艺主抓下,学院其他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成立了院长蔡艺任组长,副书记陆海英任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及就业专干、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为成员的“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分工明确。 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和组织了针对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大赛、宣讲会等就业指导与招聘活动。
体育学院2023届毕业生第一次就业动员大会
2023年上学期我院在完成领导班子换届后,我院在范成文院长领导下,在“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将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学院党政联席会分别多次召开就业专题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会议讨论议题涉及毕业生就业管理、毕业生就业奖励机制、双选会、毕业生诚信教育等各种专题会议。
体育学院2023届第二次就业工作专题会议
1.2制度体系完善,落实责任
我院就业工作在范成文院长的领导组织下先后通过了《体育学院2023届就业工作负责制度》,《体育学院2023届就业工作攻坚方案》,《体育学院2023届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体育学院就业指导全程化实施方案》在学校就业工作考评制度、就业工作例会制度、就业工作联系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学院中层以上干部根据专业、生源、意向等分包到人,责任到底,实现“全方位、多层面、零距离”就业指导服务。我院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毕业学生的就业思想、就业意识以及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明确各类问题解决部门及责任。
1.3支持体系完善,培养激励
学院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支持下,以就业经费为推手培养激励就业队伍,增加优化设施配置。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以学生认可喜爱的各系部教师为主组建“体育学院2023届就业核心教师队伍”,组织就业核心教师队伍参与各类培训、参观等活动,提高就业工作业务能力。安排就业专干多次省级及相关部门组织的业务专项学习、培训。为毕业邀请考公考编专家校友进行专题讲座,并开设就业“直播间”“洽谈咨询室”等,为我院暑期2023届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与动力。 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核心教师队伍持续认真收集和分析各项相关数据,进行年度就业工作统计分析,提出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丰富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院2023年就业指导与市场方向立项发表多篇课题文章。
序 | 名称 | 类型 |
1 | “双减”背景下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协同治理研究 | 株洲市规划课题 |
2 | 新时代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提质研究 | 期刊论文 |
3 | 体育强国建设下体育教育与培训业就业素养探讨 | 会议论文 |
4 | 思想引领 探索唤醒 朋辈激励 | 校优秀案例 |
2.“三大模式”创新,提质量强效能
2.1创新就业指导模式,推动学生有效就业
健全培养体系,保障指导。学院以培养方案为基础,以讲座、大赛、实训等课外实践活动为补充的课程体系,把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心理引导、素质能力测评、就业创新教育等内容有机统一在一起,帮助学生转 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技巧,提高就业综合竞争力,保障指导效果质量。其中模拟招聘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13届。强化服务理念,全程指导。通过“一对一”咨询、团体辅导、专家座谈等形式,开展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和就业咨询与指导服务,确保全过程、全方位就业指导服务。确保精准施策,分类指导 。针对不同就业意愿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指导服务策略。对于直接就业的学生,重点围绕“择 业技巧、简历制作、心理调适、面试技能(含线上)、对口岗位信息推送”等方面进行专项指导和服务;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定期举办考研经验交流分享会等;对于意愿考公务员、考教师编等体制内的学生,积极联动外部资源为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对于志愿到基层就业的学生,做好政策宣传和引导鼓励;对于积极报名应征入伍的学生,开展应征入伍相关宣讲活动;对于有意愿就业但因各种原因就业困难的学生,采取重点关注、托底帮扶;对于已离校仍未就业的学生,进行深度回访,持续跟踪服务,直至其顺利就业。 针对毕业生“就业迷茫”,缺乏未来发展科学的规划。学院制定了《体育学院就业指导全程化实施方案》,分年级分阶段进行就业指导与教育,开展相关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效果显著。
时间 | 全程就业指导项目 |
大一年级 | 入学教育 | 新生座谈会 | 就业指导讲座 | 优秀学长 学姐座谈 | 就业个体 团体辅导 |
大二年级 | 教师资格证相关培训 | 职业规划 主题班会 | 职业生涯 规划大赛 | SYB培训 |
大三年级 | 职说无妨模拟招聘大赛 | 简历、PPT制作大赛 | 考研动员会、 交流会 | 公务员讲座 |
大四年级 | 就业经验、技巧讲座 | 创新创业 大赛 | 就业政策 宣讲会 | 毕业困难 群体帮扶 |
2.2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帮助学生充分就业
为给学生提供方便的就业服务,我院健全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质量,以开设的就业洽谈咨询室为依托,以就业核心教师队伍为基础,采取现场、坐班咨询两种方式,从就业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帮扶、招聘组织等各方面综合打造就业服务体系,突出精准识别、精准立档、精准施策、精准落实“四个精准”,扎实推进就业服务工作;对特殊群体毕业生,我院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进行全面摸底并建立了信息库、落实了“一对一、导师制”帮扶办法。此外我院还在就业推荐、就业经济援助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并定期进行案例研讨交流,助力学生完成自我生涯决策并予以遵守执行,最终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序号 | 姓名 | 困难类型 | 专业 | 帮扶信息 | 意向信息 | 推荐情况 | 帮扶结果 |
1 | 李*星 | 低保家庭 | 运动训练 | √ | √ | √ | √ |
2 | 郑*英 | 脱贫家庭 | 运动训练 | √ | √ | √ | √ |
3 | 周*明 | 脱贫家庭 | 体育教育 | √ | √ | √ | √ |
4 | 肖*升 | 脱贫家庭 | 体育教育 | √ | √ | √ | √ |
5 | 陈*展 | 残疾 | 体育教育 | √ | √ | √ | √ |
6 | 刘*特 | 脱贫家庭 | 体育教育 | √ | √ | √ | √ |
7 | 粟*键 | 残疾 | 体育教育 | √ | √ | √ | √ |
8 | 张*宇 | 残疾 | 体育教育 | √ | √ | √ | √ |
9 | 吴* | 脱贫家庭 | 体育教育 | √ | √ | √ | √ |
2.3创新宣传引导模式,引领学生融入大我
我院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2023届毕业生从他们入校到毕业的过程中,我院领导和全体老师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我院通过加强宣传引导,突出思想引领,鼓励服务基层,落实政策性岗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高效运用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并通过微信群、抖音号、就业宣传专栏、毕业生QQ群、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构建了一个方便快捷的院、系、班三级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网络服务,及时将就业信息发布传递给每一位毕业生,尤其在第四学年,我院领导将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我院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在学校就业处的指导下,我院不断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理性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同时加大对 “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 “岗教师计划”特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力度,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从事体育教育、扶贫开发等工作,积极动员优秀毕业生面向基层、国家重点领域、新疆西藏等就业,实现智能匹配、精准招聘。我院运动训练欧振宇同学考取选调生,目前在湘潭市韶山市银田镇人民政府;我院先后有彭鹏、李贤威、杨鹏、张晓阳、杨慧娟、肖林智同学自愿投身到边疆建设前往新疆工作;2023届何宇轩等13名同学选择参军入伍守疆卫国。
序号 | 姓名 | 班级 | 生源地区 | 就业类别 |
1 | 李嘉欣 | 社会体育1901 | 湖南省宁乡市 | 应征义务兵 |
2 | 童文 | 社会体育1901 | 湖南省汉寿县 | 应征义务兵 |
3 | 杨友齐 | 社会体育1901 | 湖南省衡山县 | 应征义务兵 |
4 | 康友晨 | 体育教育1901 | 重庆市沙坪坝区 | 应征义务兵 |
5 | 刘凯 | 体育教育1901 | 湖南省浏阳市 | 应征义务兵 |
6 | 张坤 | 体育教育1901 | 湖北省枣阳市 | 应征义务兵 |
7 | 符睿 | 体育教育1902 |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 | 应征义务兵 |
8 | 肖贵升 | 体育教育1903 |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 | 应征义务兵 |
9 | 王易洲 | 运动训练1902 | 湖南省湘阴县 | 应征义务兵 |
10 | 许灵超 | 运动训练1902 | 湖南省桂阳县 | 应征义务兵 |
11 | 何宇轩 | 运动训练1903 | 湖南省南县 | 应征义务兵 |
12 | 李永华 | 运动训练1903 | 湖南省龙山县 | 应征义务兵 |
13 | 肖祥宇 | 运动训练1903 | 湖南省邵阳县 | 应征义务兵 |
3“三大通道”贯通,引资源拓市场
3.1就业市场建设通道,访企拓岗促就业
我院紧密围绕毕业生专业特点、生源分布情况以及市场需求变化,贯彻落实“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主动与各地人社部门、人才市场及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加强联系,签订了人才供需、校企合作等协议,建设“就业工作站”,不断拓展维护就业市场,实现关系长期稳定。同时加强对网络供需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等无形市场要素的管理,通过“互联网+”逐步拓宽就业市场的行业和地域,不断挖掘潜在的人才需求空间,完善有形市场,拓展无形市场。2023年5月我院领导班子落实“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前往深圳市、东莞市与7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2023年共与10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序号 | 单位名称 | 单位地址 |
1 | 贝体(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市辖区 |
2 | 山东省博越教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省济宁市 |
3 | 深圳市蓝鲸体育培训有限公司 | 广东省深圳市 |
4 | 深圳市玩胜体育发展有限公司 | 广东省深圳市 |
5 | 深圳市皮皮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广东省深圳市 |
6 | 威康健身管理咨询(深圳)有限公司 | 广东省深圳市 |
7 | 东莞市伯菲特力健身管理有限公司 | 广东省东莞市 |
8 | 广东睿那体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省东莞市 |
9 | 株洲市羽辰体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湖南省株洲市 |
10 | 湖南韵动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湖南省株洲市 |
3.2就业招聘实习通道,线上线下促就业
我院利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多平台校园招聘方式,积极通过大型双选会、行业招聘会、专场宣讲会和线上招聘等多种形式提升校园招聘效果。设立了校园招聘日,以线下招聘为主,举办各类招聘会、双选会,同时积极补充“线上宣讲”和“空中双选”等“互联网+”线上招聘新形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助力,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供需双方搭建桥梁。先后举办大型双选招聘会2场,线上线下宣讲会15场。我院推行本科生实习制,以各专业校企合作协议、就业工作站为依托,建立起一批实习、就业综合基地。规定三个月实习期必须到学院认定的中小学或实习企业基地内实习,实地感受中小学体育老师工作内容、师德师风,把在校期间学到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夯实基础、巩固专业,以锻炼职业工作能力,提高岗位胜任力。设置校外企业导师,开展全程化系列社会培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业职业认知与就业观念,加强职场素养、职业辨识力,提高实践能力、竞争能力和求职应聘技能等就业能力。
3.3就业管理服务通道,日常服务促就业
我院就业办积极为毕业生在档案、户口、党团组织关系转移等方面提供简便而优质的服务;对已经落实工作单位和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分别提出要求和建议,学生满意度很高。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校园招聘的基本流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招聘行为、就业协议的签订等做出了详尽的安排和规定,同时以学校就业信息网为依托,不断优化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程序,确保校园招聘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
三、体育学院2024届就业落实工作思路
1.校内校外双导师,培养专业型人才
同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就业实习、实践基地为平台,建立1位校内导师和1位校外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实习就业指导服务机制。校内导师除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个性化培养指导,提高人才质量外,还应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动态、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做到因材施教;学院在严抓教学质量与管理基础上,以年级、专业为单位,开展专业技能比武,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积极参与湖南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大赛。同时,学工部门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外企业导师通过企业就业工作站,普及行业发展动态,开展全程化系列社会培训项目,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业职业认知与就业观念,加强职场素养、职业辨识力,提高实践能力、竞争能力和求职应聘技能等就业能力。
2.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实现订单培养
校企合作是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能够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吸取企业反馈,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能够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更好促进学生的就业。
3.唱响就业党员先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现有就业指导服务队伍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及毕业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毕业生党员的就业责任感、使命感,激励毕业生党员的主动冲在就业宣传、就业帮扶、就业引领的第一线。应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的先进性与核心作用,群策群力,建立“他助—自助—互助—激励”的朋辈就业帮扶模式,帮助广大毕业生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认知和就业能力,唱响“就业党员先行”的口号。
4.开拓新媒体与网课,创新就业指导服务
高校应与时俱进,抓住毕业生日常生活网络化,且话语权极高的群体特征,运用用毕业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自媒体平台,拓宽就业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丰富就业信息传播的渠道与路径。利用我院优势师资资源及就业咨询洽谈室,建设新媒体与网课内容,开设公益直播课,就业指导网络微课、职业发展咨询服务、线上就业创业学习交流、直播带岗等专栏,解读中央和地方的就业政策,引导学生合理制定就业计划,利用就业洽谈室,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明确考研、考公、考编等就业目标,防止盲目跟从跟随,建立合理“三考”选拔机制,规范“三考”氛围,解答毕业生求职问题困难等。亦可通过新媒体强化家校协同,开展就业形势宣传、“云家访”和线上家长会等活动,创新的保障与支撑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5.加强就业工作研究,实现研究成果转换
鼓励学院教师投入就业工作研究,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申报就业方面的研究课题,发表就业工作相关的论文,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体育学院就业专干要求每年至少发一篇就业方面的省级论文,并鼓励其他教师积极发表相关研究并进行奖励。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