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授权点代码名称: 0452 授权级别:硕士专业学位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国家一流专业,设置体育教学、社会体育指导两个研究方向。培养条件优越,拥有湖南省一流的实验条件,多个研究基地及实训平台,形成了专业领域覆盖面广、师资力量雄厚、实践条件优良的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格局。本年度共招收硕士研究生63人,授予硕士学位40人。
二、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制度建设
本学位授权点设立了体育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有主管研究生的副院长协助院长管理研究生培养工作,设有研究生办公室,配备专门管理人员。按照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就业指导及实习实践等环节实际需要,撰写修订研究生学位和培养相关的报告文件和规章制度超过10万字。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奖助学金与激励机制、学术活动与平台建设、校外联合培养与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了完备的制度体系,构建了有利于引导不同类型学位研究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中实行以导师为主,导师组联合培养制度,在学位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等增加了导师组评审环节,全面提高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二)思政教育
通过构建管理、教学、服务一体相融的“大思政”体系,明确了研究生培养各领域、各环节的思政教育目标、任务、重点,形成了全员思政的制度安排,研究生导师和任课教师研究思政、参与思政、落实思政的主动意识全面增强,主体责任、协同责任落实到位。通过构建课程思政创新体系,将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实践教育、活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了课程思政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效助力了高水平学科建设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溢出效应十分明显。刘亚云教授主持的《田径》课程获湖南省2021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围绕政治素质、价值导向、爱国情怀、体育精神、社会责任五大重点开展的课程思政,有效作用于人才培养,师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研究生办主任刘彦果博士被评选为2021年湖南省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先进个人。多次被战区级新闻媒体报导的应征入伍研究生桑俊、罗姿;放弃优越生活条件扎根南疆的邹耀宗;在湖南省邵阳城步、株洲茶陵扶贫地区开展为期一年支教活动的李翔、潘悦雯等。
(三)课程建设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编写《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等,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等进行优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据“人文素养+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运动技能、学业发展+学术发展”的培养规格定位建构课程逻辑,对体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等进行优化。建立与同行专家共同研讨、合作设计课程体系制度,根据行业人才需求标准和对毕业生素质、知识、能力的具体要求,优化各模块的课程配置,注重各类各门课程对培养目标达成的支撑度。同时,将学科、行业、技术的前沿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转化为课程内容,提升课程的时代性。在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团队不断对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提升了整体教学水平。《体育原理》经学校评审推荐为湖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2位研究生导师荣获湖南省青年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四)招生选拔
从学校到学院制定了完善的招生录取管理制度,优秀生源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4月份开始筹备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工作,实施学校、学院、师生三级宣传机制。报考生源充足,报名人数从2015年的64人,增长到2021年的203人;研究生招生数量持续增加,从2015年的24人,增长到2021年的43人;从生源分布来看,省外高校生源比重大,有北京体育大学等知名高校的考生。从生源学科背景来看,95%以上考生具备体育专业背景,学科基础扎实。生源基础较好,8人具有英语六级证书,6人获得过省级竞赛前三名的荣誉,4人为省级优秀毕业生,多人主持过大学生创新项目。
(五)师资队伍
严格导师聘用门槛,从师德师风、学术成果、专项技能、业界影响、双师素质等方面设定明确具体的聘用条件,采取内部选聘、外部引聘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遴选导师。2021年新增钟倩、谢欢、刘玉江3位校外硕导。目前我院现有校内导师24人,校外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导师占比达高达85%。拥有全国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湖南工业大学禄江学者、精英人才、奋进人才各1人。大力加强“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构建以跨学科为特征的导师组培养模式,加强导师考核评价,形成进退有序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导师“能上能下,择优上岗”的良性循环。
(六)培养条件
本学位点本年度新增体质健康与运动建设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等一系列学科平台,依托已有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与湖南文理学院、衡阳师范学院等7个高校共同打造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株洲市二中二附小、建宁小学等中小学校建立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4个,专业实践(培养)基地达到12个,由实践基地配备行业导师承担实践指导,保障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
(七)培养成效
2021年度,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成功获批省级研究生创新项目3项,校级1项。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期刊论文45篇,其中体育类核心期刊6篇,发文量、核心期刊数量在学校排名靠前。研究生参加第十一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重大科研课题的实验设计、实地调查、研究论证、报告撰写等工作。50余人次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活动,多人次作会议主题报告。特别是在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征文中,本学位点共有37篇论文被成功录取,录用数量位居湖南省高校首位,全国高校第35名,创造了我校参加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历史佳绩。研究生参加第24届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赛(湖南赛区)、湖南省研究生男子篮球联赛分别获冠军、亚军,参加湖南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湖南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湖南省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获得奖牌5枚。28位研究生承担了教育部委托我校对湖南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查复核的任务,湖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等上级部门对我院研究生的工作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八)论文质量
严格要求研究生紧密结合体育教学、社会体育指导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开展研究、撰写论文,选题视野广阔、聚焦问题、联系实际、对接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应用性。
从选题、开题、撰写、修改、定稿及答辩实行全过程导师负责制,导师对学生论文指导、学术道德、质量管理全面负责。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均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指导和把关。建立了硕士论文评阅专家库,答辩委员会成员均为校外知名专家,全部来源于体育相关行(企)业并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严把论文质量管理关,研究生撰写的论文均选题恰当、写作规范、内容充实、工作量饱满,均能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解决体育领域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创新突破和应用价值。得益于长期的规范管理、周密指导和从严把关,本年度学位点学位论文答辩通过率为100%,优秀率达到15%,两位同学获评校级优秀论文。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场馆建设有待优化
河西校区体育馆于2018年湖南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时完成了主体工程,至今已三年有余内部装修仍然未完工,羽毛球、排球、篮球、体能训练等课程没有室内场馆进行教学与训练。导师办公场地匮乏,无法有效指导研究生。
(二)导师科研水平有待提升
本学位点导师队伍的发展现状与建设体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目标之间仍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在于学位点先后有多位教授退休或博士调动到外单位,事实上近年来本学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有限。
(三)国际交流合作有待加强
本学位点每年都有毕业生赴国外攻读博士,但学位点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不够紧密,未建立起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在师资交流、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人文交流等方面缺乏深度合作。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研究生思政教育
提高研究生党建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改进和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主体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实际相结合、与研究生学术科研相结合、与研究生成长成才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科技活动,为广大研究生成长成才服务;充分调动和发挥研究生“三自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优秀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的兼职辅导员、辅导员助理,参与学位点研究生教育服务工作。
(二)扩大招生宣传,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
拓展校外宣传途径,组织相关人员主动到省内兄弟院校以及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等生源集中省份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组织研究生招生宣传及考研经验交流会,介绍学院招生政策,全面展示学科特色和科研成果,积极吸引校外优秀生源报考;结合研究生生源特点,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展招生宣传和咨询活动,介绍学科优势和研究生培养特色,展示研究生教育成果,提高招生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及考生获取信息的便捷性,扩大宣传范围和影响。
(三)革新教学管理,强化研究生教学水平
推动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课程体系建设和授课教师优化为抓手,着力解决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课程同质,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本科化现象,课程教学不能较好反应本学科前沿动态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专业实践案例,建设专业案例库。
(四)严抓论文质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重点抓住学位论文选题、开题、预答辩、答辩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导师组的责任,谁签字谁负责,把好学位论文质量关。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制度,加大淘汰分流力度。明确要求学位论文题目一定要符合专业方向。争取实现省级优秀学位论文的历史突破。
(五)狠抓导师队伍,提高研究生指导能力
加强对导师的绩效考核,推行导师每学期述职,实行导师考核与年终绩效挂钩。建立导师组联合培养机制,组织好导师团队活动,针对个别导师疏于管理以及研究生学习状况不佳的情况进行反馈,及时预警。考核期内不完成高质量论文、课题任务,没有科研经费的,未履约完成责任的导师停止招生。加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紧密联系校外导师和校外实践基地,积极申报研究生教育教学平台项目。
(六)激励学术创新,提高研究生升学率
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提升对研究生在国内外高质量学术会议报告、在高质量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支持力度。及时对学院网站研究生教育板块进行更新,对于考取博士和在科研、竞赛、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高质量成果的研究生,要树立典型和榜样加以宣传。